近年來,各項政策都在強調“推動制造業(y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fā)展”,含金量高、附加值大的高端智能制造產業(yè)持續(xù)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引領我國經濟加速轉型升級。
在“規(guī)模制造”到“智能制造”轉型“窗口期”, 老牌企業(yè)多年積累的競爭優(yōu)勢正在被挑戰(zhàn),新生企業(yè)抓住“風口”野蠻生長,行業(yè)格局正在悄然“洗牌”。
以工業(yè)領域舉例,機器視覺被稱為智能制造的“智慧之眼”,是實現工業(yè)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手段。由于 2D 視覺不足以滿足消費電子、智能汽車、半導體等精密制造行業(yè)不斷提高的精度要求,增加了物理空間的深度信息,更全面、更真實記錄物理世界的 3D 視覺逐漸興起,并得到行業(yè)的廣泛關注。
“致力于建立一流的高端智能傳感器品牌”的海伯森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伯森”)正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
據了解,海伯森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于傳感器產品研發(fā)和規(guī)?;a的科技型企業(yè),尤其是近兩年,海伯森在光學傳感技術領域獲得多次突破,并建設起成熟的3D視覺檢測陣營。
2021年4月發(fā)布國產首臺3D線光譜共焦傳感器HPS-LCF1000,隨后相繼推出HPS-LCF系列產品,開拓高精度3D檢測市場。
2022年上半年發(fā)布國產唯一3D閃測傳感器HPS-DBL60,填補國內該技術領域空白。
2022年下半年再度推出同軸式3D線光譜HPS-LCX1000,成為業(yè)內首家具備完善的2D/3D檢測、同軸/斜射式測量產品體系的光譜共焦傳感器生產企業(yè),這說明了國產技術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創(chuàng)新和進步。
新生企業(yè)的發(fā)展,核心的內核驅動在于技術和產品,海伯森在3D視覺獲得的成果就得益于對新技術的鉆研和對品質的精細打磨。
回歸產品本身,先來了解3D線光譜共焦傳感器,顧名思義該系列產品采用光譜共聚焦原理,通過白光色散計算物鏡到被測物表面焦點的波長,并換算獲得精確距離值,適合于對鏡面、高反光、強吸光等幾乎任意材質物體的高精度3D檢測。
HPS-LCF1000不僅是國內首臺3D線光譜共焦傳感器,還具備業(yè)內最高2048點/線超高分辨率、35000線/秒超高速掃描的性能,且Z軸重復精度為0.1μm(一根頭發(fā)絲的1/200),一次掃描即可輸出高精度圖像和3D點云數據,適用于工業(yè)生產中的高動態(tài)測量任務。此外,HPS-LCX1000在測量結構上還作出了優(yōu)化,大幅提升了鏡頭測量能力,同軸式測量避免了測量盲區(qū),角度兼容性達到±45°,有效解決曲面、垂直面和各種復雜幾何表面測量的難題。
“近幾年國內傳感器市場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1%,預計到2023年,市場總量將超過2500億元?!焙2麻L兼技術總負責人王國安博士表示,國內受制于芯片和高精密制造技術“卡脖子”困境,高端傳感器市場80%以上需求依賴進口,美國、日本、德國占據全球傳感器市場近七成份額,而中國僅占到10%左右。
3D視覺對比2D視覺賽道較新,國內企業(yè)有更多的機會彌補基礎研究上的弱勢,達成技術上的突破。除了光譜共焦傳感器,海伯森另一大明星產品:基于新型閃測技術的3D閃測傳感器。
該產品采用結構光投影方式實現高精度測量,對比現有的光學測量方式更適合于2D/3D復合的高通量實時在線檢測,主要表現為:
1. 無死角零透視誤差的檢測:在結構上采用四面全覆蓋立體投光單元結合低畸變遠心鏡頭和高分辨率CMOS元件,檢測視野更廣且成像效果更佳,能夠實現62mm*62mm視野范圍內<20μm的絕對測量精度和<1μm的重復測量精度。
大工業(yè)環(huán)境下產業(yè)分工協(xié)作,生產和檢測也在緊密配合,3D視覺為機器植入“眼睛”,實現生產質量檢測自動化、智能化。除此之外,要實現真正的“智能制造”,還需要更多智能傳感技術為機器賦能全面的感知。
據了解,海伯森不僅在3D精密檢測市場有產品布局,在機器人力控、高精度測距定位等場景中公司智能傳感器產品也有廣泛的市場應用。除了3D線光譜共焦傳感器和3D閃測傳感器,產品矩陣中還包括點光譜共焦位移傳感器、超高速工業(yè)相機系列、六維力傳感器系列,激光對針傳感器和面陣固態(tài)激光雷達等。目前海伯森已與國內外諸多工業(yè)制造標桿企業(yè)建立深度合作,其中包括華為、比亞迪、富士康等等,產品應用領域涵蓋了電子3C、工業(yè)半導體、精密五金和新能源等。
海伯森始終注重產品自主核心技術和品質管理體系的建設,并完善供應鏈管理配套,充分保障產品優(yōu)越性能和穩(wěn)定的批量供應能力。未來,海伯森將繼續(xù)深耕高端傳感器的研發(fā)與制造,助力國產傳感器技術升級和高端產品進口替代,助力我國工業(yè)制造業(yè)由中低端轉向高端,進而實現更高質量的中國制造。